何為“尸位素餐”
崔若賓
“尸位素餐”這個成語出處于《漢書.朱云傳》之“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尸位”即空占職位,不盡職守;“素餐”即白吃飯,空拿餉。全意就是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得空餉。今天,我只所以提出這個成語,是因為公司內部已經出現了這個現象,且不止一例,引人深思。
第一例出現在管理人員層。具體表現為:乍一看一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能人形象,實則是“撥一撥轉一轉,不撥不動彈”,甚至是撥幾撥也不想轉的等靠之人;日常管理工作中沒有大發雷霆,只有和顏悅色,生怕矛盾上身。開會探討問題沒有主導意見只有點頭稱贊,生怕攬事傷身;對領導安排表面上唯唯諾諾,言聽計從,有時大有完不成無顏見江東父老之勢,而實際工作中陽奉陰違、拖拖拉拉,反正天塌下來有領導頂著等等。這一例人的思想根源為:不能出頭,出頭會挨打;不能干事,干事會出事。他不會考慮公司每年為其工資、福利、保險、住房公積金等需要付出十幾萬元,他也不會考慮領導層在選其任其時那份煎熬般地斟酌和盼鐵成金般的信任,他更不會考慮屬下職工對他的那份義不容辭地支持及身先士卒的期待。一只羊領著一群獅子,遲早獅子會把羊吃掉,他甚至沒有一絲危機感。以上這些正常人的思維他都沒有,他如同行尸走肉,即所謂“尸位”;只出工不出力,浪費國家那么大的財產資源,浪費領導和職工那么大的感情資源,碌碌無為,無所事事,難道不是“素餐”嗎?
第二例出現在普通人員層。具體表現為:整日游手好閑,上班電腦五湖四海,午飯后沙發上一躺來個自然醒的午覺,下午開始捉摸怎么弄個有酒的場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是今天發燒,就是明天感冒,天天想著如何與部門負責人打游擊。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在他腦海里沒有一絲概念。駐外個別人員高興了就坐上車出去溜溜景、散散心,美其名曰“跑業務”;不高興了就悶在出租房里吃了睡、醒了吃,然后掰著指頭算回家的日子和費用該處理多少,結果全年一丁點業績也沒有。更讓人傷心的是心態還出現了畸形:一絲業績沒有,外面沒有欠賬,比他們賣瀝青的外面有欠賬給公司造成的損失更少等等。這一例人的思想根源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要收入不少,任爾東南西北風。他已經忘掉了能來公司工作當初其家人的不易和領導們的奔波;他沒有算過他一年的所得比黨政機關的局級領導還要多,他把所有關心其成長的同志們的諄諄教導和殷切希望拋之腦后。最危險的是他失去了一個年青人最寶貴的斗志,沉浸在一種與年齡段不符的安樂中不能自拔,“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尸位素餐”的結果是多么的可怕!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了,各個部門的同志們皆整裝待發,刀劍出鞘。“鍛造精兵,不養閑卒”是公司今后永遠的用人主旋律,“德才兼備者上,中庸低為者下,尸位素餐者走”是任何一個現代化企業選人用人的潮流。我們只有擺正心態,實干巧干,盡心竭力,方能按勞所得地享受公司改革與發展的成果,才能在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人才角力中不被淹沒,才能真正實現自己活血活肉的人生價值,讓尸位素餐變成血肉靈軀和心安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