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長久的關系
——摘自網絡
《小王子》里說:“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奢侈,那就是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人之間,往往相遇在天,相守在人。與人相處,舒服越來越重要。
熟不逾矩
很多時候,越是與陌生人往來,越禮貌客氣;越是與熟識者相處,越無所顧忌。周國平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熟不逾矩,關系才能長久。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惟命是從;
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
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和我們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
心中有尺、口中有度,守住底線、進退自如。只有不打破相處中的舒適距離,才能讓關系變得愈加緊密。
相處不累
“我不說,你不懂,這便是距離”,然而和相處不累的人在一起,你微小的情緒起伏波動他都能感受到,你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
因為他們了解你的為人,知道你的性格,會站在你的角度,分享你的喜悅,分擔你的憂愁,理解你的脾氣秉性,感受你的感受。一段情最可貴的地方,是真誠交往,坦誠相對。和相處不累的人在一起,日子過得最輕松。即使再有城府,也不會用在彼此的身上。能摘下面具,能放下所謂的面子。不算計,不欺騙,不隱瞞,彼此信任,彼此依賴。
和相處不累的人在一起,不用天天聯系,感情也不需要每天維護,而是早就放在了心里,用真心換真心,用真情得真情。濃淡相宜,遠近相安。
懂得感恩
有人說得好:人與人之間幫忙是情分,不是本分。沒有誰天生有義務對誰好,對于別人的幫助,千萬不要理所當然。
感恩于心,積極回報。只有這樣,人和人的關系才能長久。
《東周列國傳》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鬼谷子有兩個學生,一個是龐涓,一個是孫臏。龐涓去了魏國,寫信給孫臏,夸耀自己的富貴顯達。并且邀請孫臏來魏國發展。鬼谷子卻說:給師弟寫信,竟沒有一個字問候我這個恩師,這樣的人不能共事。孫臏沒有聽老師的勸告,執意去了魏國。結果時間不長,就被龐涓陷害,挖去了膝蓋骨。
感恩是一種人品。如果一個人連別人的恩義都記不住,你還指望他能記住什么呢?
古人云:“施人之事,不記于心;受人之恩,銘記于心。”
一個人懂得感恩,就不會忘本。一個不會忘恩,就絕對不會負義。這樣的人靠譜、踏實,值得信賴。
彼此成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跟任何人之間的相處和連結,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彼此。這樣的關系,才有意義。
親人之間,愛人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很多穩定的關系都是如此。最好的關系,不是接受和給予,不是束縛和羈絆,更不是犧牲和將就,而是彼此成就。
真正的“為他好”,絕對不是在他想起飛的時候,你死死地拉住衣角。為他好,就一起飛——自己努力起航,也助他一臂之力。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把他捆在自己的身邊,而是讓他有不再依賴的能力;朋友對朋友的真誠,不是“我希望你快樂,但不要比我快樂”,而是彼此支持,成就彼此的海闊天空;戀人之間,攜手穿越生活的荊棘,努力奮斗成就彼此的人間煙火……
即便不能完全理解,但在可認知范圍內,一定要帶著善意和欣賞,給與對方最夠的尊重。
愿我們初心不改,各自努力,彼此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