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重在求實效
實效是檢驗調查研究的根本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找到癥結,做到心中有數,不能拍腦袋決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中辦近日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再次強調,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要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調查研究工作要注重實效的重要要求。
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在實際工作中,黨員干部想調研、愿調研的意愿越來越強,但在工作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以解決問題、取得成效為目的的調研。有的是腳不沾泥,身不染土的“作秀式”調研,或居高臨下、裝模作樣,或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有的是走“經典路線”的“盆景式”調研,看示范樣板,聽標準匯報,變成“精品游”“盆景展”。有的是只注重調研形式的“脫節式”調研,調而不研,只做材料的統計師、收集員,不做材料的分析師、研究員。有的是先入為主、按圖索驥的“框框式”調研,帶著框子找例子,帶著論點找論據,把調查研究變成結論的預設。這樣的所謂“調查研究”,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容易帶偏決策方向。
推動調查研究取得更好實效,真正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關鍵要看是否做到“五個有沒有”。一看有沒有帶著問題下去。調查研究首先是要找準問題、有的放矢。每一次開展調查研究前,都應該認真梳理需要通過調研解決的問題。只有帶著問題去,調研才會有方向、有重點,才能掌握調研活動的主動權,避免出現“走過場”“被調研”現象。二看有沒有摸清真實情況。調查研究除了要看,更要問、要聽、要交流,通過集體座談、個別問詢、隨機走訪等形式,走進群眾的“后院”與“角落”,用真心實意換得真實情況。三看有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調查研究要直奔問題,往矛盾大、情況復雜的地方去,搞清楚問題所在、癥結所在,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四看有沒有獲得真知灼見。用好調查所得的一手資料,精心梳理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規律性內容,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想出來的點子、舉措、方案符合實際情況,形成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思路辦法和政策舉措。五看有沒有贏得群眾滿意。開展調查研究,就是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是增進同群眾感情的重要途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幫助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才能贏得民心民意。
調查研究連著真知與行動,串著信息與決策,系著黨心與民心。調查研究是否能夠取得實效,是檢驗干部能力素質的“試煉場”、反映工作水平的“溫度計”、體現宗旨意識的“試金石”。我們要真正把調查研究這一門致力于求真的學問、這一種見諸實踐的科學、這一項講求方法的藝術用活用好,實實在在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
|